首頁\最新消息
媒體報導
2021/12/15

推動「魚菜共生」進駐校園 日月光為「食農教育」再添新力

桃園市大崗國小「魚菜共生農場」啟用儀式。
在地球資源匱乏愈來愈白熱化同時,追求「永續」已成全球最關注的議題,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便與銘傳大學及大崗國小攜手,以別具創意的「魚菜共生農場」,讓環境教育深入社區,向下扎根。

走進桃園龜山鄉的大崗國小,繽紛無比的校園建築,順著「品格大道」迎面而來,讓人眼睛為之一亮!充滿朝氣的活潑氛圍,讓很多人猜不到,這座小學不但才剛迎來百年校慶,而且發展更是兼容並蓄,近期便在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全額捐助協助下,設立獨具特色的「魚菜共生農場」,讓強調永續發展的環境教育更向下扎根。

日月光投控行政長兼基金會執行長汪渡村回顧,這座設立未久便已綠意盎然的農場,最早是由推動水資源的永續發展為構思起始,由於「魚菜共生」服膺「地球永續發展指標」(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,SDGs)多項精神,又有助達成「水資源正效益」(Water Positive)目標,因此便將之鎖定為推動計畫。

日月光投控行政長汪渡村

對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而言,匯集公益、環保、科技、永續、教育,並與社區深度結合的計畫,向來皆是重要推展項目,加上日月光集團已連續六年榮獲「道瓊永續指數」(DJSI)「半導體及半導體設備產業」類別最高分殊榮,成為台灣第一家獲此佳績之企業,因此更積極推動各種永續專案,實現正向影響力。

由此動心起念,「魚菜共生」很快成為計畫主題。由於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早在「魚菜共生農法」領域深耕多年,並建置有「準量產型魚菜共生農場」,積極探索商業運作可行性,因此成為本次專案在技術面向的執行推手。

而當初啟動計畫時,基金會最早即決定由日月光廠區附近的學校著手,位在日月光中壢廠周邊的大崗國小,向來以成為「城市裡的森林小學」為訴求,深刻落實環境教育,亦設有樂齡學習中心,可擴大社區參與的效益與影響力,因此雀屏中選,未來也可望對外開放,成為社區民眾學習「魚菜共生農法」的基地。

魚菜電共生 一條困難卻值得嘗試的路 
很多人不免納悶,養魚與種菜,原是不相干的兩件事,如何能找到交集?
答案,就在實現「與環境共生」的理念。

從執行面來看,把菜種好,已經很不容易,還要能週週收菜,而魚類水產養殖同樣要訂有明確產出目標,加上必須融入可再生能源與智慧電網設計,這樣的「漁菜電」共生,需要克服不少困難,才能讓「與環境共好」的理想得以落實。

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系主任林翰佐

銘傳大學指出,推動「魚菜共生農法」的主要困難點,在於如何最優化農場管理,讓農產品能持續供應;從搭配季節決定種植蔬菜的種類、到選擇魚種放養,乃至環境與水質的監控,皆需要有一系列環環相扣的配套措施。

而「再生能源」的搭配應用,也是本次計畫另一亮點。電力的持續穩定供應,是維繫「魚菜農場」運作的基礎,如何讓綠能硬體發揮最大效益,絕對是關鍵。

桃園大崗國小魚菜共生農場

 
 
 
即便是溫網室的設施農業,這座農場在設計上仍保有與大自然環境的互動關係,無論是陽光、溫度、濕度的調節,都盡量不以人力干預,使農場運作每小時的實際耗電不到0.5度電力,所有細節皆持續體現對環保永續的承諾及實踐。

為了達到這目標,「魚菜農場」從選址時就必須細膩考慮場地條件,諸如光照、風向都必須列入評估,以降低農場建成後的電力能源需求;農場溫室並引進太陽能及完善儲能系統,作為主要電力來源,除了具有充足的發電效能,無論何種狀況均可滿足全農場電力需求,也能使農場達到100%使用再生能源的理想。

 

「魚菜共生農場」引進太陽能及完善儲能系統,使農場達到100%使用再生能源的理想。
拋磚引玉 探索糧食生產新選項
這樣的科技農場,需要投入更多心血灌溉,卻也是人類在面對氣候急遽變遷、能源、資源取得不易的狀況下,必須進行的糧食生產實驗。

銘傳大學便指出,「魚菜共生」已被視為可緩解極端氣候變化、保障食物生產的一種新興農作方式,具備對環境友善、撙節水資源,以及產出乾淨安全食物等特質,更服膺「聯合國永續發展」第2、6、13及第15項目標,除能降低耕種土地需求83%,更能撙節水資源高達99%。

 

 

魚菜共生被視為緩解極端氣候變化、保障食物生產的一種新興農作方式。
位處海島的台灣,水資源一向受到氣候條件牽制,因此利用「魚菜共生農法」進行環境教育,除可大幅減少傳統用水量,並能培養學童養成珍惜水資源的習慣,從「與自然共好」的觀念中進行學習,激發更多善待環境的力量。

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進一步分析,「魚菜共生農法」是糧食生產的革命,也是台灣未來農業的另一種選項,不過想要推動這種觀念的改變,需要從爭取民眾的認同開始,透過食農教育向下扎根,才能讓更多人了解並認同這種革命性農法。
  • 進行環境教育,培養學童養成珍惜水資源的習慣。
  • 透過『魚菜共生農法』種植出各種農作食材。
  • 透過『魚菜共生農法』種植出各種農作食材。
台灣未來需要的,並不是觀光農場式的食農教育,而是對環境更深層的理解,因此需要透過實務經驗的傳承,加上系統性的教育,來奠定觀念扭轉的基礎。

「魚菜共生」的理想,箇中學問與困難其實不小,但也正是透過獨特的設計與規劃,能讓參與計畫的師生與社區居民,更深刻體認「與環境共生」的永續之道。

在這樣的善念之下,大崗國小的「魚菜共生農場」成為拋磚引玉的契機,透過專業團隊的駐點輔導,以及企業資源的源源挹注,讓學童與社區居民能親自參與、見證「長好菜、養好魚、省資源、愛地球」的過程,凝聚永續環保之力,讓正向的能量向外擴散,綿延不絕。
資料來源:天下雜誌/CSR@天下
原文連結請點此
TOP

您目前為透過後台登入模式

消息搜尋

偵測到您已關閉Cookie,為提供最佳體驗,建議您使用Cookie瀏覽本網站以便使用本站各項功能